#魔法小教室 專欄
為何濕食對貓咪健康至關重要?
貓咪的水分攝取與泌尿道健康
獸醫師 孫毓鴻 撰文

對許多飼主來說,貓咪不愛喝水似乎是件「正常的事」——水碗總是滿的,但水面幾乎沒變化。不過你知道嗎?這樣的喝水習慣,其實可能對貓咪的健康造成威脅。尤其在泌尿道方面,缺乏足夠水分不僅會增加尿液濃度,還可能導致結晶、膀胱炎,甚至危及生命的尿道阻塞。透過調整飲食與生活環境,其實我們能有效預防這些問題。這篇文章將帶你深入了解水分攝取對貓咪泌尿健康的重要性,並提供實用的生活小撇步,幫助你守護毛孩子的健康。
水分攝取不足是貓下泌尿道症候群(FLUTD)最常見的誘發因子之一。足夠飲水能稀釋尿液、增加尿量與排尿頻率,減少結晶與尿中臭味物質的刺激。
貓咪每天應該喝多少水?
根據美國康乃爾大學獸醫學院建議,貓咪每天需要攝取大約每5磅(約2.27公斤)瘦體重對應4盎司(約118毫升)的水分,因此一隻10磅(約4.5公斤)的貓平均每天應該喝約一杯水(約237毫升)。因此,成年健康貓每日應攝取約50 ml/kg左右的水分。吃濕食的貓咪可能會喝得比較少,因為濕食中水分含量可高達80%;而吃乾飼料的貓咪,通常需要透過飲水來補足大部分的每日所需水分。
如何鼓勵貓咪多喝水?
- 濕食為主、乾飼料為輔:濕糧含水量高達50–75%,稀釋尿液效果佳。建議可以濕食與乾飼料混和搭配來提高水份補充。
- 使用流動飲水機:有的貓咪偏好流動的水源,儘管研究顯示在室內家庭情境結果不一,但仍建議嘗試。
- 多點放水碗、勤換水:將水碗放在家中多處,提高取水便利性。
- 在水裡面添加一些味道:諮詢獸醫後加入少量低鹽雞湯或罐頭肉汁,來吸引貓咪飲水。
貓咪異常情況及警訊:
若出現以下症狀,請就醫諮詢:
- 頻繁去蹲貓砂、頻繁在家到處亂尿尿但尿量少、有血尿或排尿時疼痛。
- 尿道阻塞、無法排尿(常見於公貓):數小時無尿即為急診,務必即時送醫檢查治療。
環境與壓力:不可忽視的隱形風險
貓咪是天生敏感、喜好穩定環境的動物,當生活中出現變動—例如搬家、新成員加入、噪音干擾、貓砂盆不乾淨等—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變化,其實這些壓力都可能成為貓下泌尿道症候群(FLUTD)的誘發因子。
壓力和環境刺激常是主要導火線。以下幾個方法,能降低FLUTD發生風險:
- 配置足夠貓砂盆(建議「飼養貓數量+1」規則),避免和家中其他貓咪搶廁所導致不適。
- 提供爬架、藏身處與玩具,讓貓咪感到安全且能自由探索。
- 使用貓費洛蒙減緩焦慮、平衡情緒。
- 盡量避免貓咪生活環境上太大的變動。
- 如果是多貓家庭,請留意貓咪之間的互動關係,避免霸凌、爭奪食物或是休息空間的情形。
水分攝取對貓咪的泌尿道健康扮演著關鍵角色。充足的水分能幫助稀釋尿液,降低尿中結晶與細菌滋生的機會,從而減少泌尿道感染和結石等疾病的風險。建議提供多元的水源,例如乾淨的流動飲水、濕食等,鼓勵貓咪多喝水。平時注意觀察貓咪的飲水行為和排尿情況,及早發現異常並尋求獸醫協助,才能有效守護牠們的泌尿道健康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