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魔法小教室 專欄
幼貓轉換濕食指南:時機與步驟
獸醫師 孫毓鴻 撰文

當幼貓逐漸脫離哺乳階段,轉向攝取固體食物,是其成長過程中的重要的階段。正確地從離乳到乾濕食轉換,不僅有助於幼貓的營養吸收與腸胃適應,更能為未來的飲食習慣奠定良好基礎。這篇文章將帶你了解何時該為幼貓開始轉換濕食,以及實際操作的步驟與注意事項。
為什麼選擇濕食?
濕食是指水分含量高(約70%~80%)的食物,例如罐頭或肉泥。濕食在營養、水分及嗜口性等方面,對幼貓較為合適,以下幾個優點:
- 水分攝取充足:貓咪平常飲水量偏低,濕食能自然補充水分,除了有助於水分補給,還能降低泌尿系統疾病風險(Buffington et al., 2006)。
- 口感佳,適口性高:濕食通常氣味較乾飼料濃郁、口感柔軟,對牙齒尚未發育完全的幼貓較為適合。
- 易於消化吸收:與乾飼料相比,濕食的蛋白質與脂肪比例更接近自然獵物結構,更符合成長需求。
一、轉換時機:什麼時候開始最合適?
幼貓於4 週齡左右就可以開始進行斷奶轉食的訓練。這個時期的腸胃與咀嚼能力開始成熟,能慢慢接受濕食的質地與味道。
建議轉換時程如下:
- 0-4週齡:完全依賴母乳或幼貓奶粉。
- 4-5週齡:開始混合濕食(如奶水拌肉泥)。
- 5-8週齡:逐步增加濕食比例,減少奶水依賴。
- 8週齡以上:大部分幼貓可完全轉換為全濕食或濕食搭配乾飼料的混合餵食。
二、轉換步驟:循序漸進是關鍵
轉換過程建議採逐步混合,讓幼貓的腸胃與味覺都有時間適應。
- 步驟一:準備轉換食材
選擇品質良好、標示「for kittens」的濕食產品,確保其含有足夠的蛋白質(>30%)、脂肪、DHA、牛磺酸與維生素(AAFCO, 2023)。 - 步驟二:初期混合(第1-3天)
將濕食與奶水以 1:2 比例混合,調成糊狀,讓幼貓舔食或以手餵食方式引導。 - 步驟三:逐漸減少奶量(第4-7天)
將奶水比例逐日降低,調整為 1:1、2:1,直到最終完全為純濕食。 - 步驟四:觀察排便與進食情況
確保轉換過程中幼貓仍有食慾,並排便正常。若出現嘔吐、腹瀉或明顯拒食,應暫停轉換並諮詢獸醫。 - 步驟五:建立規律餵食時間
每日分4~5餐,每次提供適量濕食,避免過度餵食與變質(濕食應在開封後2小時內食用完畢,未吃完應冷藏保存)。
三、常見問題與解決對策
- 幼貓不願意吃濕食怎麼辦?
試著加熱濕食至微溫(約37℃)。用手指餵一小口,刺激舔食反射。
嘗試不同口味或質地的濕食。 - 可以直接用乾飼料泡水嗎?
可以,但不建議長期使用。乾飼料泡水後易腐敗、滋生細菌,除非為短期過渡或牙齒問題需要軟化,否則仍建議使用專門設計的濕食。 - 轉換濕食是否會造成腹瀉?
初期可能會有短暫軟便,屬正常調整過程。若持續超過3天或出現水樣便、血便,應停止轉換並就醫。
五、濕食轉換完成後的下一步?
完成濕食轉換後,可持續以濕食為主,視情況再加入乾飼料混合餵食以鍛鍊牙齒與增加食物多樣性。10週齡的幼貓每日每公斤體重需要約 200 千卡的熱量。依品種與活動量略有差異。請定期追蹤體重與發育狀況,並在適當時間進行疫苗、驅蟲與絕育評估。
讓幼貓順利從斷奶過渡到吃濕食,是每位飼主的必修課。只要抓對時機、用對方法,加上一點耐心,就能幫助牠們平穩適應,健康快樂地長大。如果轉換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,請立即諮詢獸醫師。
